图片展示

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|才溪乡调查会址

毛泽东1933年11月下旬的才溪乡调查,是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次***的社会调查。在才溪乡调查中,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、观点、方法,对才溪人民的革命斗争实践进行了全面、系统、周密的调查和科学的总结,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毛泽东的才溪乡调查,为我们树立了深入实际,调查研究,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。

产品详情

       才溪是***的革命老区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,才溪是中央苏区模范乡、模范区,荣获“福建全省的光荣模范”称号。毛泽东同志曾三次亲临才溪进行社会调查,并于1933年11月写下了***的《才溪乡调查》。在当时仅有1.6万人的小山乡,有3762人参加红军,占当时全乡总人口的20%和青壮年男子(16-55周岁)的80%。其中1192人牺牲在疆场,才溪也因此被誉为“烈士之乡”。在1955年授衔时,由于才溪有9个军级干部、18个师级干部,于是又有了以“九军十八师”为主的“将军之乡”的美誉。


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——毛泽东才溪乡调查

毛泽东1933年11月下旬的才溪乡调查,是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次***的社会调查。在才溪乡调查中,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、观点、方法,对才溪人民的革命斗争实践进行了全面、系统、周密的调查和科学的总结,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毛泽东的才溪乡调查,为我们树立了深入实际,调查研究,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。

开调查会,作讨论式的调查

1933年11月下旬,毛泽东率领中央通讯排警卫班的战士,从瑞金出发,经长汀水口、上杭、官庄,长途跋涉,风尘仆仆来到才溪。一来到才溪,他就找了区乡干部,在才溪区苏维埃政府召开座谈会。在会上,毛泽东倾听了干部关于才溪人民扩大红军、优待红军家属、政权建设、生产支前、经济建设、物价对比、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况汇报。毛泽东根据自己列出的提纲,一边记笔记,一边和干部们展开讨论。毛泽东问:当兵是怎样去的?红军家属如何照顾?选拔干部是如何进行的?如何组织妇女、老人搞生产建设?干部们一一作了回答。随后毛泽东还相继召开了工人代表、贫农代表、耕田队长等调查会。在工人代表会上,毛泽东关切地询问了才溪工会的组织情况和工人的生活情况,热情地鼓励大家干革命要坚决,要勇敢,不怕牺牲,要搞好物资交流,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。在贫农代表会上,毛泽东仔细询问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情况,并说:竹子用途很大,能造纸出口换回盐和布,又能编箩筐,每家每户都少不了它,连扁担也是竹做的,大家要少吃笋,保证竹林。在耕田队长会上,毛泽东向领导生产的基层干部了解农业耕田和劳动合作社等情况,说:养猪、拾粪、割青草、搞绿肥等都是很重要的积肥方法,大家要搞好生产,保证群众吃饱饭,首先要保证红军吃饱饭,才能打败国民党反动派,保卫革命根据地。

毛泽东的才溪乡调查,正如他在《反对本本主义》一文中的“调查技术”中所指出的那样,“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”“要定调查纲目”“要亲自出马”“要深入”“要自己做记录”。根据参加过毛泽东在才溪召开调查会的老一辈回忆说,当时毛泽东问得很具体、细致,态度非常平易近人,非常谦虚,会上有问有答,有讨论,风趣幽默,会开得很活跃。例如调查物价,猪、鱼、鸡、鸭、蛋、木、铁、布、盐、茶、纸、油等暴动前后价格的讨论,一概问个齐全,当问到土纸暴动前后的价格时,与会者答不出来,区苏干部只好特地到附近的消费合作社问工作人员,回来再告诉他。毛泽东听后一一做了笔记。另一次晚上,开妇女代表调查会时,毛泽东询问了妇女们如何优待红军家属,如何帮助红军家属搞好生产、照顾病人,如何慰劳红军部队等。当看到个别女同志打瞌睡时,他便停住手中的铅笔,打趣地问:“进入梦乡,便可和男人团聚了。男人当红军去了,你们想不想他们?会不会自由变心啊?”妇女们见问得有趣,不禁笑起来,连连摆手说:“想是会想,但唔会变心,男人上前方打白狗子,咱们在后方搞生产支前,前方后方心连心都是干革命!唔会变心哩!”毛泽东听了满意地笑了,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,再也没有人打瞌睡了。

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——毛泽东才溪乡调查

深入访贫问苦,促膝谈心

除开调查会外,毛泽东还深入到红军烈士林俊、外出苏维埃干部王兴旺、贫苦农民银连子、孔菊姑、太生子等人家里访贫问苦,同他们促膝谈心,了解他们的生产、生活和发明创造,了解他们有何愿望、要求,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。

在红军家属孔菊姑家里,毛泽东满面笑容地问:“老人家,家里有多少人?日子过得好吗?”孔菊姑说:“儿子当红军去了,媳妇在家,日子过得很好。”陪同的乡苏干部告诉毛泽东:“她的独生儿子孔宪章领头参加红军,而且动员了30多位青壮年一起参加红军。”毛泽东连声说:“好!好!红军家属很光荣。”接着毛泽东又问:“苏维埃干部有没有到你们家里帮助你解决困难问题?”孔菊姑回答说:“有,区、乡干部经常来我家,问寒问暖,想问题想得很细,连柴、米、油、盐、疾病都想到了,我连水都少挑,平常的生产区乡干部会组织人来照顾帮助犁田、耙田、莳田,我们的干部确实很好。”毛泽东笑着点头:“好!这样就好!”

一次,毛泽东来到一群众家调查,正好他们在吃饭。主人热情地端出红皮黄皮几种外观不同的番薯请毛泽东吃,毛泽东亲切地问:“这几种番薯哪一种产量高?”群众回答说是水红皮黄心番薯产量高。毛泽东又问:“是本地种吗?”群众回答道:“是广东引来的种。”毛泽东一边吃,一边点点头说:“这种番薯产量高,又好吃,明年要多种。”

又一次,毛泽东了解到了上才溪乡西村陈美兰家在暴动后,乡苏政府分配给她的3间房子,不小心被火烧了2间,住宿、生活极为困难,而且她和老伴年老体弱多病,家中劳力少,因此毁房一时难以修复。针对此种情况,毛泽东在乡苏干部会上,对干部们说:“组织革命战争,改善群众生活,是革命工作的两大任务。”启发大家“在碰到困难的时候,干部要多找群众商量,集思广益,人多才智慧广,团结才有力量。可以开展村帮村,邻帮邻,一村帮一户,百人帮一人的互助活动。”

在毛泽东的关心下,上才溪乡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捐木料的捐木料,捐瓦片的捐瓦片,捐劳力的捐劳力,陈美兰的房子很快就修好了,陈美兰非常感动,逢人就说:“共产党***好!”

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——毛泽东才溪乡调查

在帮助群众劈柴中了解情况

在调查期间,毛泽东还亲自到上坝段军公田检查生产,参加劳动,帮助群众劈柴。听到“衰坑”这个村名后,毛泽东对该村的干部群众说:“有共产党领导一定会兴旺起来,衰坑这个村名不好,不如改为‘发坑’,好不好?”干部群众欣然接受,从此“衰坑”变为“发坑”。当看到有群众用竹笕把水引到家里时,他就启发群众要用类似的方法把水引到旱田里去,使旱田变成良田;当了解到群众只顾砍柴却不栽树时,他便教导他们砍柴要有计划地砍,要边砍边栽;当了解到才溪中草药资源丰富时,他就教导区乡干部要重视组织人员调查,收采中草药,办好药材合作社,帮助群众解决缺医少药的困难。

毛泽东离开才溪前夕,还召开了区苏维埃工作人员会议,对大家说:“要搞好土特产经济收入,茶油、土纸、猪肉、鸡、鸭都可以出口,换回东西,这些都要组织好,只要有了东西,敌人就封锁不了我们,大家要有信心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。”针对群众缺医少药问题,毛泽东说:“你们住在山区,山区中草药来源很丰富,区乡要很好重视组织。谁去采?去多少人?什么地方有?要很好地调查,一个乡要有一两个医生,把那些中医组织起来,生活上给予一定的照顾。”毛泽东对才溪区、乡干部工作非常满意,热情地鼓励他们说:“你们能深入群众,和群众打成一片,既能和群众一起闹革命,又能帮助群众解决困难,这很好。如果光叫群众去参军,要公粮,你给了群众什么?如群众的劳动问题、生活问题、疾病问题都要帮助解决。最重要的就是发动群众互相帮助。”又说:“才溪的工作做得不错,是个模范乡、模范区,要保持下去,不要骄傲!”

毛泽东通过十多天的广泛深入调查,在掌握大量的***手材料的基础上,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、观点,科学地进行分析后写下了***的《才溪乡调查》。毛泽东的才溪乡调查,以才溪乡的模范事迹,为全苏区树立了具体的榜样,用充分的证据,回答了在国内革命战争的环境下,根据地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一重要问题,有力地鞭挞了机会主义者对根据地建设的诋毁和攻击。

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的革命实践和深入实际,密切联系群众,调查研究,实事求是的作风,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。他所倡导的调查研究工作方法,对于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作用。我们的***人口多,底子薄,幅员辽阔,情况复杂,在这样的一个大国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,没有固定的模式,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,更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照抄,***的办法就是靠我们深入实际,调查研究,弄清事物的本质,发现新情况,积累新经验,解决新问题。



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|才溪乡调查会址
毛泽东1933年11月下旬的才溪乡调查,是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次***的社会调查。在才溪乡调查中,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、观点、方法,对才溪人民的革命斗争实践进行了全面、系统、周密的调查和科学的总结,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毛泽东的才溪乡调查,为我们树立了深入实际,调查研究,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。
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详情
长按图片保存/分享

Copyright @ VillaGrandis All Rights Reserved 版权所有者:龙岩市闽红培训咨询服务有限公司    ICP备案号20003921号  技术支持:厦门普华立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二维码
置顶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李老师
13799305390
詹老师
13959272108
二维码
二维码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使用企业微信
“扫一扫”加入群聊
复制成功
添加微信好友,详细了解产品
我知道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