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央苏区金融人物】--高捷诚
作者:钟
浏览:
发表时间:2019-10-31 18:43:09
来源:文史天地--高捷成的马背银行
高捷成,中国人民银行前身之一的冀南银行首任行长,被称为“红军会计制度的创始人”“我党金融事业的奠基者”。1928年,一心想走“读书救国”之路的高捷成,考入了厦门大学攻读经济学,未毕业便只身来到上海中南银行谋职。工作之余,他找到了上海地下党组织,白天吃银行饭,晚上乔装成人力车夫,在上海大街小巷张贴革命标语,散发革命传单,却不幸被捕。彼时的上海滩,时局动荡,出狱后的高捷成不得不回到漳州老家,在宗叔开办的百川银庄里,谋到了一份月薪20块的出纳工作。相对平静安逸的生活,显然不是高捷成所冀求的。其时,漳州龙溪农民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领导下已经开展了武装斗争,成立了农会和农民赤卫队,武装抗捐抗税,打击土豪劣绅。活跃于漳州九湖、南乡、漳浦一带的游击队队长王占春,系高捷成的同学,当高捷成去游击队驻地探访时,看到多名游击队员身负重伤,且没有急需的药品医治,他心急如焚。他借经管业务之便,从银庄借用2万元巨款,帮助游击队购买药品和武器,缓解了队伍的燃眉之急。红军在漳州驻扎了40余天,人地两熟、又有“理财头脑”的高捷成先后协助红军筹款100多万银元,部分银元之后被运到了江西瑞金,成为中华苏维埃***银行建立的资本金,对红军在整个长征途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。在王占春的鼓励下,高捷成决意弃商从戎,悄然告别刚刚分娩的妻子和父母,一路北上抵达中央苏区。随后,登门催款的银庄老板踏破了高家门槛,妻子带着3个月大的儿子东躲西藏。对于先前的借款,参加革命后的高捷成向银庄表示,所欠钱款,时刻记挂,当“***得救,民族得存,清债还利,不短欠分文”。在瑞金,高捷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协助毛泽民草拟经济计划,筹划组建银行。卢沟桥事变爆发后,他随刘伯承、邓小平领导的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太行山,开辟晋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。1938年,日军对太行山根据地进行军事扫荡与经济掠夺,金融市场动荡不定,货币混乱,币值不一。边区提出“要造出独立自主的地方性货币”。1939年10月,在山西省黎城县小寨村的一间农家四合院,冀南银行成立了,经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举荐,高捷成出任行长兼政委。冀南银行对外号称八路军工作团,为避免暴露目标,高捷成对每个厂址和隐蔽点都实地反复查看,印钞厂建在太行山的深山沟里,机器设备、印钞纸张油墨也分散在崇山峻岭的岩洞中。冀南银行的3个印钞厂,一旦面临扫荡,可做到3小时内安全转移。银行的物资和设备,大多通过曲折的关系和渠道,从日伪占领下的石家庄、德州等地采购而来,时常要靠人背马驮,日夜兼程,躲避敌军,冀南银行也因此获称“马背银行”。冀南币投放市场初期,市面上流通着法币、山西票、河北票以及各种流通兑换券,甚至还有伪钞。高捷成提出,货币要进行整顿,全边区应由冀南币占领阵地,尤其要打击伪钞,肃清土杂钞,建立冀南币为本位币的统一市场。几经争斗,冀南币信誉上升,阵地扩大,币值增高,终于站稳了本位币的脚跟,成为解放区流通最广泛的一种货币,供200个县市4000多万人口使用。据说连敌伪军营中的士兵都乐意保存冀南币,有的甚至还将它作为投降八路军的“通行证”。冀南银行旧址
1943年5月,敌人又对冀南地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扫荡。当时,高捷成正在银行总部召开会议,获悉情报后立马执行隐藏银行物资的预案并要求员工迅速转移。之后他又返回总行部署反扫荡工作,几位同志建议立即撤离,但高捷成却坚持要到附近的分行开展救援工作。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,一行人赶到河北省内丘县白鹿角村,由于汉奸告密,敌人奔袭而来包围了他们借宿的院子。大家全力往山上突围,到达村外时,高捷成发现警卫员没有跟上来,冒着子弹在耳边呼啸的危险,又返回村庄寻找,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,长眠不起,年仅34岁。邓小平得知“马背银行”行长牺牲的消息,立即致电冀南银行,心情沉痛,一声长叹:“捷成同志牺牲了,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啊!”
文章来源:文史天地--高捷成的马背银行
文章推荐